首 页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 机构概况 | 政策法规 | 投资建设
发展规划 | 粮食工作 | 价格工作 | 评审工作
办理事项 | 项目审批
项目申报 | 下载中心
民意通道 | 监督投诉
局长信箱 | 在线访谈
[打印] [字体大小: ] [关闭]
中共珠海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2月15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5-12-21
“十三五”时期,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珠海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要求,制定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珠海市第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中共珠海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立足于国内外形势和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制定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建议。

  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迈进
 
  (一)“十二五”时期是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最显著的阶段。
 
  过去的五年,是珠海经济社会进步最大的五年,是珠海大部分指标跨上全面小康水平、最接近全面小康社会的五年。面对国际经济深刻调整、国内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的形势,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定位,全力实施“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战略,奋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一五”末的1200亿元跃升到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全社会R&D投入占比达2.7%;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速居珠三角首位。横琴新区开发建设五年巨变,横琴自贸片区第一年开局良好,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建成启用,以珠港澳合作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实现更大突破。改革探索不断深入,商事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信用体系建设、公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开启国际宜居城市建设,西部生态新区升级为省重大战略平台,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市,成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综合试点,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宜居城市第一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港珠澳大桥加快建设,广珠城际轨道、广珠铁路建成通车,珠海港跨入亿吨大港行列,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2.6倍。幸福村居建设实现三年大变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社区公园广覆盖、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民生实事深受群众欢迎。率先出台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社会建设等地方性法规,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横琴司法体制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开展“转作风、提效能”活动,全市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二)“十三五”时期是珠海市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未来五年及更长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将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成为制定“十三五”规划的逻辑起点。国家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使珠海的先发机遇和后发优势更加凸显。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蓄势待发,国家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一直坚持内涵式发展的珠海,布局高端装备、抢占发展先机、新兴产业崛起,又迎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机遇,创新驱动发展有了新支撑。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直坚持开放发展的珠海,融入国际市场、高端人才汇聚、内外开放联动,又迎来横琴自贸片区先行先试、港珠澳大桥即将建成等机遇,重构区位优势、制度优势,对外开放有了新空间。国家更加重视生态建设,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土地开发适度、社会和谐稳定,宜居宜业的环境为珠海市奠定了更显著的优势。
 
  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全球经济可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平庸增长,将消减高开放度的珠海经济发展动力。我国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期,面临“三期叠加”持续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旧增长动力接续需要一个过程。珠海市经济规模与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要求还有差距;内外部交通连接存在瓶颈;创新驱动的基础相对薄弱,民营经济活力没有充分激发;外经贸结构优化的压力较大;东西部和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够均衡、质量不够高;领导干部用创新思维、改革手段和法治理念推动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体制机制创新的优势弱化。
 
  要以辩证思维分析把握“十三五”时期的珠海发展,看发展环境变化,更看长远、看全局;看增速换挡,更看质量、看内涵;看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更看关联性、互动性。增强机遇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牢牢把握“十三五”这一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用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宝贵资源,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开拓“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建设新局面。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加快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加快文化强市建设,营造一流法治环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迈进。
(四)“十三五”时期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坚持使命探索。改革开放是特区的魂。以改革强动力,既有“破”的勇气,也有“立”的智慧,建设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序社会;以开放增活力,在面向港澳、服务珠西、主动融入全球中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发挥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纯洁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坚持高端发展。不拼资源、不拼土地、不拼环境,把科学发展贯穿始终,把创新驱动具体到发展项目、体现在质量效益,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引进高端产业项目,集聚高素质人口,营造高品质生活。
 
  ——坚持生态优先。坚定生态文明的道路自信和发展自觉,把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当作最宝贵的财富,以更高目标、更大力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率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社会。
 
  ——坚持依法治市。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发挥法治引领和推动作用,以法治奠定城市发展格局,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让一流法治环境成为核心竞争力,建设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的地方。
 
  ——坚持人民主体。人才是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第一资源。最大限度激发珠海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更加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
 
  二、“十三五”时期珠海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迈进。在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人均GDP达3万美元(按现行汇率)。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文化、医疗等达到较发达水平,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基本建成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国际化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左右,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超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8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5件,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
 
  ——基本建立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发展环境。发挥横琴自贸片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和创新发展新模式。率先形成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监管体系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现代化,推进各领域法治建设,2018年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基本接近国际宜居城市。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控制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逐年下降。低碳生态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形成吸引国际一流人才的城市环境。
 
  ——基本实现东西部协调均衡发展。联接港珠澳大桥、辐射粤西的主骨架交通网络基本建成,东西部主要通道全面贯通,西部生态新区初具规模。横琴、高栏、高新“三大引擎”乘数效应不断放大,全市各有特色、一体联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东西部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接近,幸福村居建设成为全国示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理念。
 
   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是新常态下珠海发展的根本遵循。关键要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策略。
 
  创新是珠海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于党委政府一切工作中,把主要的发展资源向创新活动配置,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切换、从跟随型发展向引领型发展转变,推动“蓝色珠海、科学崛起”。
 
   协调是珠海发展的新空间。统筹推进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陆地和海岛协调发展,在西部生态新区建设中加快交通、产业、城市西进,形成新的增长空间,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更高标准建设幸福村居,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形成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新格局。
 
  绿色是珠海不可动摇的价值追求。把生态文明示范作为城市理想与价值追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率先形成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新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开放是珠海抢占发展先机的关键一招。充分发挥横琴自贸片区的带动作用、港珠澳大桥的综合效用和高栏港“一带一路”的节点作用,承接、提升珠海开放发展的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投资便利化和要素流动无障碍,在面向全球深度融合中树立新优势、增强竞争力。
 
  共享是珠海发展的依归。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同建设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三、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把握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战略机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大力培养和聚集创新创业人才,闯出一条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
 
  (一)全力抢抓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机遇。对照示范区高标准,谋划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新一轮发展,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科技金融结合、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人才引进、产学研结合、国际及粤港澳合作、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积极探索,从生产型网络节点向创新型网络节点转变,形成珠海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动力。
 
  构建国际化高水平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的需求导向,重点推进清华大学珠海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诺贝尔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中山大学、吉林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在珠海共建高水平理工学院,支持暨南大学在珠海建设创新型研究院,引进科研平台和大型科学设施。依托广东省科学院,高水平建设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和生物医药三大技术研究所。发挥好国家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质检中心、国家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中心、智能电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作用,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推进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积极参与航空发动机、智能机器人、深海探测、新材料、健康保健等领域的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依托优势产业建设更多国家实验室。支持格力、丽珠等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
 
  改革科技体制机制。开展科技研发资金管理机制改革,建立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运用财政补助机制,激励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推广使用创新券。改革科研立项机制,推动在珠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确定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完善创新人才和科研成果评价激励机制,制定落实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期权股权激励政策。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全市所有初创型科技企业开放的新模式。
 
  (二)加快形成以智能制造为龙头的“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牢牢抓住智能制造这个主攻方向,以机器人、智能家居为重点,打造格力国际智能制造园、国机机器人科技园、云洲智能无人船产业基地等。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装备等六大重点,依托高栏港打造沿江沿海装备制造产业带,形成1-2个千亿级先进装备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工作母机”项目。以高端制造业为延伸,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滚动实施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等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服务,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高水平建设省战略新兴产业基地,推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成为支柱产业,培育航空发动机、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等未来产业。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孵化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推动科技研发与制造、信息化与服务化深度融合,培育更多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细分领域“单打冠军”壮大规模,提高研发实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生增长。以国际先进质量水平为标杆,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创新和品牌发展战略,产品、工程、服务质量保持国内领先,建成质量强市。
 
  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强化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建设对接港澳、辐射大西南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总部经济基地。依托横琴粤港澳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务金融服务等产业。完善拓展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功能,引领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加快香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整合口岸资源,优化提升保税区功能,规划建设港珠澳大桥国家级产业物流园,大力发展港口航运、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争取成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高起点建设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园特色发展,积极培育工业设计、动漫、网游等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培育高端消费型产业,创新消费模式,规划建设公共游艇码头、充电桩等公用消费型基础设施。
 
  创新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以万山海洋科技示范园为重点,着力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海洋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海上休闲产业,建设粤港澳游艇消费中心及国际海洋垂钓区。以洪湾中心渔港、万山渔港等为重点,突破远洋捕捞,建设海上牧场,推进海洋科技研发,打造环港澳蓝色海洋产业带,到2020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800亿元。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社区支持农业等新业态,建设一流种业基地,推动农渔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名优品牌。
 
  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要素。以“三高一特”重点产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作为引商引资引技引智的突破口,瞄准世界500强、大型央企、民企和上市公司,采取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总部招商、金融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和拥有核心制造技术的配套企业,把更高水平的项目、资本、人才引进珠海,带动产业能级整体提升。
 
  (三)着力构建以金融为引领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集聚金融产业、培育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业态,增强金融服务珠江西岸地区发展的能力,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依托横琴自贸片区金融创新平台,抢抓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系列政策措施的机遇,以珠港澳金融合作为重点,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试验。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探索建立股权众筹平台。创新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运营模式,发展知识产权金融、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新兴业态。发挥金融支撑农村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开拓“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发展农业保险,提升普惠金融水平。以研发中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会计法律服务等领域为重点,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
 
  (四)打造面向全球的人才高地。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提升“蓝色珠海高层次人才计划”的执行力和吸引力。面向全球、面向发达国家、面向人才聚集区,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优秀人才,力争5年内全市人才总量增加到60万人。推进横琴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外国人永久居留权等制度,营造国际人才自由往来的宽松环境。全方位加强国际人才合作,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高标准共建“格力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厚植人力资本优势。
 
  落实和完善大学生创业奖励扶持政策,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以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为龙头,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众创空间”。发挥留学生节、“海菁汇”等平台作用,更好服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建设开放式网络创新平台,激发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等各类创新,营造创业生态圈。
 
  (五)以信息化建设开拓发展新空间。坚持信息化先导发展,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4G网络,积极布局5G网络。加快光网总体建设,基本建成全覆盖的城市无线宽带网络,“政府WIFI通”覆盖公共服务场所。统筹建设智慧城市,打造综合平台、推进主题应用,成为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网络化协同制造。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新型物流、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和服务模式,打造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培育一批互联网经济领军企业。
 
  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整合共享全社会信息资源,建立全市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平台和政府数据统一开发平台,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鼓励企业大数据应用,建设面向港澳乃至亚太地区的云计算公共平台和大数据处理中心,培育一批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军企业,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
 
  四、以横琴自贸片区为龙头,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发展环境
 
  抢抓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横琴自贸片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重大机遇,加快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改革先行先试,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依法治市,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一)以横琴自贸片区为先导建设国际化环境。
 
  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参照世界银行评估指标体系,补齐短板,率先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CEPA和自贸试验区政策叠加效应,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和政务服务便捷化。实施口岸查验机制创新,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全面建成电子口岸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抢抓国家扩大银行、保险、证券等市场准入机遇,大力引进金融服务业,将横琴打造成为粤港澳金融合作示范区。发挥横琴制度创新、要素集聚、服务支撑的作用,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带动全市形成一流国际化环境。推动横琴建设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中拉国家经贸合作新平台。
 
  推动珠港澳深度合作。以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为核心,构建与港澳对接、更加开放自由便利的投资贸易规则和政策体系,打造CEPA升级版。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推动珠港澳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基建设施统筹协调、产业布局错位发展、城市功能支持互补、公共事业服务合作。支持澳门“一中心一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中医药产业园,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和长期繁荣稳定。以港珠澳大桥为契机,积极吸引港澳的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进入珠海。以台创园、幸福村居等为载体,深化与台湾在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二)以深化改革为重点建设市场化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序社会,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企活力为中心,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市场化运行机制。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废除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完善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平台和体制机制。鼓励优势企业并购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竞争力强的民营骨干企业。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优化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提高财政统筹能力。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事权财权匹配的财税制度。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压缩前置审批环节和事项,推进审批后监管制度建设,探索“宽领域、多职能”的综合执法体系。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覆盖面,推广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建立部门和行业间联动奖惩机制。优化政府职能设置,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深化镇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规划对交通的引领作用,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治堵能力建设。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发展,形成“三清”“两违”常态化治理机制。
 
  (三)以法治珠海为引领建设法治化环境。创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市,营造一流法治环境,吸引国内外高端生产要素和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向珠海汇聚。
 
  用好特区立法权。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强创新驱动发展、国际宜居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立法,做好立法与改革的衔接工作,保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充分发挥人大在地方性法规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完善立法顾问制度、法规起草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政府立法立项、起草、论证、协调和审议机制。
 
  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行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建立覆盖全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在法治平台上解决矛盾纠纷的机制。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司法体制改革任务,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完善法院、检察院办案责任体系,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落实司法机关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专项工作的机制,实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维护司法权威。深化律师制度改革。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动公职人员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和群众性普法教育,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基层组织、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四)聚焦“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开放新格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发挥澳门与葡语系国家联系密切的优势,与澳门联手打造中拉国家经贸合作平台。加快中拉经贸博览会、中拉企业交流互动平台、中拉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等载体建设,探索与拉美国家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机制。
 
  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以海港为重点打造互联互通走廊,共建港口联盟,参与巴基斯坦瓜达尔自由贸易区港口建设,构建对沿线国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建立开放型金融平台,积极参与“广东丝路基金”。健全企业“走出去”服务保障体系,推动优势和富余产能跨出国门。拓展贸易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机遇,巩固新加坡等东南亚传统市场,积极开拓印度、中东、巴西等新兴国家和地区市场。深化与沿线国家海洋、能源等领域互利合作。以文化旅游为重点密切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与沿线重要城市建立空港联盟。
 
  与欧美发达国家深度开展经贸合作。把握国际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渠道,鼓励跨国公司在珠海市设立地区总部和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财务中心。加强金融、外汇支持力度,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服务工作。坚持优进优出并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构建创新驱动型外贸增长方式,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旅游购物出口等外贸新业态。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壮大装备制造等新兴出口产业。
 
  五、以生态文明示范为引领,建设国际宜居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是最大的公共产品。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社会为抓手,把珠海创建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市,加快推进国际宜居城市建设。
 
  (一)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差异化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进“五规融合”,实现一张蓝图管到底。按照城市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立城市整体结构、形态规模以及发展时序。守住海岸线、天际线、山脊线,最大限度保护特区城市风貌。以港珠澳大桥为重要纽带,优化空间布局,构建面向区域、生态间隔、多极组团发展模式,形成“城市-片区-新镇”联动的城镇格局,着力打造港珠澳国际都会区。
 
  划定生态控制线,坚守产业发展红线,规划建设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域,构建海陆相连、山水相依、绿网连通的绿色生态安全格局。完善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形成“两心、两带、三网、四群、多点”的绿地系统,建设以林荫道为骨架的生态绿廊。加快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和城市绿道系统建设,实现社区体育公园全覆盖,步行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人均公园面积居全国前列。
 
  (二)建设山海相拥、陆岛相望、城田相映的美丽珠海。构筑稳固可靠的水安全体系、健康畅达的水环境体系、和谐秀美的水生态体系、严格集约的水管理体系和彰显水乡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到2017年创建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建设海绵城市。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有序推进综合管廊建设。东部加快推进城中旧村更新改造,全面整治提升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加快“一带九湾”滨海景观、南湾片区和TOD小镇建设,凸显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城市景观和滨海特色。高标准建设西部生态新区、富山产业新城、平沙新城,提高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彰显城田相映、容山融水的田园景观,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南部突出海洋文化特质,加快横琴生态岛、万山旅游岛建设,整体开发环珠澳海湾景观带。北部加快唐家湾科教新城建设,突出科技人文、岭南特色。
 
  (三)全面提升山青水净天蓝的生态环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加大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实施更严格的工业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对工业源、尾气排放、扬尘、油烟等治理力度,让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加大城市水体治理,推进前山河等跨界流域河流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推进珠中江同网供水,拓宽优质水源。提升水处理能力,改造老旧供水管网,让群众喝上好水。完善天然气管网,提高管道燃气气化率,让群众用上好气。严格控制土壤污染来源,实施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加快推进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工程,高标准建设示范性湿地公园,提升森林、江河、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快污水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设施绿色化改造。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完善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和环境预警应急体系。
 
  (四)建设中欧低碳生态试点城市。以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综合试点建设为契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形成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大海上风电场和LNG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建材,实现公交巴士100%使用清洁能源。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提高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供电水平,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国家节水城市。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力争在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中走在全国前列。
 
  突出抓好横琴低碳岛、生态岛样板建设,加快高新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推进高栏港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工作。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的衔接。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倡导合理消费,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五)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落实好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环境指标考核机制和环保执法标准。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指数”指标体系,加强监测评估结果的实际应用。
 
  六、构建协调均衡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西部生态新区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抢抓港珠澳大桥机遇,统筹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协调发展中拓展新空间、增强新动力。
 
  (一)建成以港珠澳大桥为龙头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的交通体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要以港珠澳大桥为龙头构建“一桥双港”交通大格局,支撑城市“东联西进北接南优”,进入通达珠三角其他城市的1小时时空圈。东部推动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主动联接深中通道,把高新区打造为对接深圳的“桥头堡”。西部推进金海大桥、香海大桥、洪鹤大桥等节点工程,加快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轨道建设,解决东西部交通瓶颈,谋划建设黄茅海大桥,完善辐射大西南交通网络。北部加快与中山路网紧密对接,推动广佛江珠城轨建设,融入珠三角西岸交通一体化体系。南部加快珠澳口岸人工岛、粤澳新通道等跨境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与澳门连接通道,推动广珠城轨延长线与澳门轻轨对接。
 
  提高东部主城区交通运行效率。完善路网骨架,加快金凤快速路、兴业快速路等内通外联工程建设,实现15分钟内主要交通节点上高快速路。优化路网结构,增加支路和组团路,畅通交通微循环。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水平,通过路口改造、交通组织、信号灯系统优化等手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化解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绿色交通”,加大公共交通投放,建设大运量公交;优化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力争机动化公交分担率超45%。加快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完善行人过街设施。以“区区通轨道,镇镇通快速”为目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实现轨道交通、快速道路、慢行系统的无缝衔接。
 
  建设第三代、第四代国际港口,推进主航道、疏港铁路专用线、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支撑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加快珠海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跑道论证,推动开放机场国际口岸,努力建成广东省重要货运机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开发低空航线。积极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推进珠中江阳区域合作,发挥横琴自贸片区、西部生态新城、中山翠亨新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效应。
 
  (二)全面推进城市西拓。西部地区承载着珠海未来的发展,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坚持科学规划、从容开发、高标准建设,把西部生态新区建设成为珠江流域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战略支点。向西部要发展,严格把好产业准入门槛,壮大“上天入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世界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级通用航空制造基地,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核心区。以高快速路为骨架,完善“五横两纵”内部交通路网,加快轨道交通及公共交通建设,将西部建设成为港珠澳大桥辐射大西南的主平台。向西部要空间,“一核五片”组团发展,科学控制开发强度,高水平推进30.4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到2020年初步建成容纳百万人口的生态宜居示范新城。向西部要环境,以滨海田园、海绵城市、人本宜居、绿色发展、智慧管理为特色,保持好江海山田城交融的宜居特色。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向西部、农村和海岛倾斜,加快西部地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破解居住在东部、工作在西部的城市“钟摆式”问题。
 
  (三)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村居。这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在“三年大变化”的基础上,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加美丽、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珠海特色村居,让村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幸福感。以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为平台,大力培育“一村一品”、“一品多村”特色产业,发展高科技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打造“十里风光”乡村风情带。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到2016年底实现自然村污水处理全覆盖,打造一批凸显岭南风貌、水乡特色、田园风光的示范村庄。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2017年底前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涉农融资支持、涉农保险等方面,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科学界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升中心镇以镇带村功能,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四)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强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牢牢掌握舆论工作主动权,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德行珠海计划,办好明德讲堂,传承海洋文化、特区文化和岭南文化。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以社会诚信提升城市文明。提高图书馆建设水平,倡导全民阅读。
 
  深入挖掘珠海的历史、民俗、饮食等地方文化特色,加强对古镇、古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擦亮中国国际航展、国际马戏节等城市品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培育足球和网球等体育文化,办好WTA超级精英赛等赛事。建成“一院两馆”等重大文化工程,图书馆、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实现市民艺术中心全覆盖。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突出海洋、海岛、滨海特色,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机遇,与港澳谋划大合作、共建大旅游。加快长隆海洋度假区第二主题公园、航空大世界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合作机制,推动珠港澳一程多站式旅游向粤西延伸,打造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争取实施外国游客72小时进出横琴免签证、免税购物政策,建设横琴国际旅游休闲岛。高标准规划建设凤凰山旅游观光塔、港珠澳大桥观光塔和情侣路沿线滨海艺术景观,打造环珠澳滨海游品牌,建设世界著名的城市海岸休闲观光带。以万山区为重点,有序推进整岛开发、“一岛一品”,建设世界一流、中国最好的群岛休闲旅游目的地。
 
  (五)促进人口与城市发展相均衡。人口均衡型社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前提。引导人口按照城市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向西部发展,创新人口管理与公共服务机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对接“三高一特”产业发展,着重引进一大批具有一定技能和学历的各类人才,优化人口结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七、突出共建共享,建设和谐幸福珠海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价值导向,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设全国最和谐幸福的城市。
 
  (一)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西部地区补短补缺为工作重点,实施好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教育等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完善向西部地区倾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提供。高质量完成对口帮扶和扶贫工作。
 
  (二)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市。以构建公平、优质、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为目标,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新建一批公办属性幼儿园,鼓励和支持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海岛)、校际间差距,推动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更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深化市校战略合作,支持在珠高校创办高水平大学和建设一流学科,鼓励具备条件的本科高校拓展理工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提升创新能力。支持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办好特殊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晰市、区在基础教育管理上的权责。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及帮扶工作制度。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加快引进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穿教育全过程。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向社会开放公办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
 
  (三)实现更加完善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方向,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扩大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让珠海市民享受比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建立个人终身学习制度,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实施好困难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全面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在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探索建立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医疗保险的服务质量。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底线民生保障水平,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建立新型住房保障体系,提高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多元化人才住房保障新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留在珠海安家创业。健全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制度,改善居住条件。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解决新就业职工、专业技术人才和异地务工人员等群体基本居住问题。
 
  (四)建设惠及全民的健康珠海。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统筹推进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中医保健、体育健身等大健康体系建设,推动健康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加强与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的对接,大力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向西部倾斜,逐步缩小东西部医疗发展差距,提升海岛医疗卫生水平。推进智慧医疗的建设和应用,实现医疗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以信息化提升医疗水平。加强市民健康管理,推行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建立城乡居民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发挥中医药在提升和维护大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
 
  坚持公益属性,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行分级诊疗。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和谐珠海。加强和创新村(居)服务管理,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居)委会为主体、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推进社区多元共治,建立社区议事平台和协商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社区行政事务准入制度,提升社区服务当地群众的能力,实施好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两代表一委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加大重点领域和重大社会矛盾化解力度,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探索建立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的体制机制,加强维稳形势研判、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制度建设,完善和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化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
 
  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指数”创新应用,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好社会秩序。建设全面覆盖、严密高效的反恐防范体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推进全市公安机关改革创先,打造现代化警务运行机制。
 
  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市,提升专业化监管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安全监管。依托横琴中美食品安全工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机制,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八、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障
 
  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关键在党。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各级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到实处。
 
  (一)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完善民情民意搜集研判机制。打造珠海新型智库,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加强对重大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宣传引导,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
 
  (二)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支持人大、政协、工青妇群团组织履职履责,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九连冠”为契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提升双拥共建工作水平,巩固边海防工作。
 
  (三)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在全市树立重实干抓落实求实效的导向,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和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完善干部锻炼和交流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干部工作机制。
 
  从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化机关作风建设。严格落实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和西部地区领导干部工作地居住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完善督查督办、绩效考核和监督问责等制度,严厉整治领导干部“为官不为”,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不能为”问题。
 
  从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切实担当和落实“两个责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以“廉政为要、法治为基、诚信为本”的工作理念,推动2017年建成横琴廉洁岛。全面规范领导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活动,用好廉情预警评估系统,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全市人民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率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迈进!
 
  名词解释
 
  1、海绵城市: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称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一区多园:即高新区包括主园区和南屏、新青、三灶、白蕉四个科技工业园。
 
  3、创新券:政府免费向中小微企业或创业团队发放,专门用于购买科研机构创新服务的权益凭证。
 
  4、工作母机: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如车床、铣床、刨床和磨床等,也叫机床、工具机。
 
  5、一桥双港:港珠澳大桥、珠海港、珠海机场。
 
  6、海上牧场: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
 
  7、社区支持农业: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
 
  8、股权众筹:公司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资者,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获得未来收益。这种基于互联网渠道而进行融资的模式被称作股权众筹。另一种解释就是“股权众筹是私募股权互联网化”。
 
  9、风险投资: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
 
  10、天使投资:富有的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
 
  11、海菁汇:珠海市打造的面向海外留学人员,涵盖人才交流、商务洽谈、会展咨询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12、光网:使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的广域网、城域网或者大范围的局域网。
 
  13、世界银行评估指标体系:世界银行每年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通过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等11个领域指标对全球经济体营商环境进行评估。
 
  14、三互: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通关协作机制。
 
  15、单一窗口:允许贸易经营企业一次性提交相关信息和单证,通过一个平台、地点或机构申报,并对企业提交的信息数据进行一次性处理。
 
  16、一中心一平台: 澳门未来的发展定位,即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
 
  17、三清、两违:即清土地、清项目、清政策,违法建筑、违法用地。
 
  18、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以零为基点,不考虑过去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重新核定每个项目实质及资金需求,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年度资金预算。
 
  19、天际线:从远方第一眼所看到的城市的外边形状,即由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构成的整体结构,或由许多摩天大厦构成的整体景观。
 
  20、两心、两带、三网、四群、多点:指珠海市的绿地系统结构,即重点建设凤凰山森林公园和黄杨山自然保护区,北部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带和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带,水系保护林网、道路林网和绿道林网,森林公园群、湿地公园群、城市公园群和乡村绿地群,多个特殊地段绿化建设。
 
  21、低冲击开发模式: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采取各种手段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破坏,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
 
  22、一带九湾:即情侣路浪漫风情海岸带,包括金星湾、淇澳湾、唐家湾、凤凰湾、香炉湾、九洲湾、拱北湾、横琴湾、新洪湾。
 
  23、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24、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综合试点城市:我国与欧盟开展“中欧低碳、城镇化和环境可持续项目”的组成部分。珠海市是全国两个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包括城市紧凑发展规划、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9大领域共27个试点项目。
 
   25、用能权:企业在一年内,经确认可消费各类能源量的权利。

  26、碳排放权:减排困难的企业可以向减排容易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后者替前者完成减排任务,同时也获得收益。
 
  27、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
 
  28、合同节水管理:通过引入社会化节水服务公司参与节水改造项目,节水服务公司与用水单位以合同契约形式约定节水目标,分享节水效益的一种投资方式。
 
  29、生态环境指数:由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撑,包含珠海市7个行政区和经济功能区的环境空气指数、水环境指数、公众投诉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综合)、生态环境提示等信息。
 
  30、第三代、第四代国际港口:第一代港口以单一的货物装卸为特征。第二代港口以临港工业为特征,成为工业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进出海通道。第三代港口加强与所在城市以及用户之间的联系,增添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与货物的配送等综合服务,港口成为物流中心。第四代港口是以现代供应链管理为基础,与港口相关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联接,形成集经贸、制造和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港口供应链,是现代最先进的港口发展模式。
 
  31、一核五片:西部生态新区发展空间总格局,包括西部中心城区核心板块,以及富山新城、高栏港区、航空产业园、特色生态农业区、鹤洲高端商务区(远景)五大板块。
 
  32、一村一品、一品多村:一个村(或几个村)发展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33、“十里风光”乡村风情带:规划范围约127平方公里,包括斗门、莲洲、白蕉镇内4个社区、23个村庄,通过连续性景点和游程组织,形成整体的视觉识别系统,为游客提供“千年古韵”“百味美食”等在内的多样体验。
 
  34、一院两馆:珠海大剧院、博物馆、规划展览馆。
 
  35、企业新型学徒制: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方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
 
  36、大健康体系: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到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
 
  37、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38、平安指数:珠海市根据每条镇街的交通事故数量、违法犯罪警情数、火灾警情数以专业计算手法得出的一种反映地方平安状况的指标。 (内容来源:珠海特区报)

版权所有:365体育投注登录 地址:珠海市政府大院5号楼5楼 技术支持:珠海市信息化办公室
E-mail:fgj111@zhuhai.gov.cn 电话:0756-2132360 传真:0756-2254322 备案号:粤ICP备05026023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508号